跳到主要內容

學校名稱: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學校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幸福里濟南路171

連絡電話:(02)23218647

學校網址:https://www2.cksh.tp.edu.tw/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前身是日治時代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簡稱「北二中」 ,1922 年(大正 11 年,民國 11 年)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祖師廟,越二年,旋於幸町 65 番地 (今址濟南路 1 段 71 號)創建校舍,於 1925 年(大正 14 年,民國 14 年) 4 月 1 日遷入啟用。

1941 年北二中正門及校舍
1941 年北二中正門及校舍

北二中採日臺共學制,但以臺灣學生為主體,歷年在校學生中,臺灣人子弟約佔全體學生的七成五。北二中的校風,為第一任校長河瀨半四郎所開創,其所訂定之三條校訓「質實剛健」、 「和衷協同」、「明淨正直」成為優良傳統。

河瀨校長是一位自由主義的教育家,親自教授修身、史地、劍道課程,並將北二中發展成為全島升學率最好的中學。北二中的教師大多出身自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和廣島高等師範,臺籍教師不多,其中教授數學的林景元老師,為一位真正的數學天才,光復後升任高雄中學首任校長。

北二中每年舉辦的馬拉松活動,不但距離長達 16 公里,且全校數百名師生共同參加,在日治時期臺灣本島為創舉。北二中亦以抗日份子及左派運動學生而聞名,包括北二中學生抗日思漢事 件、北二中學生與謝娥的反日事件、北二中畢業的臺北帝國大學學生蔡忠恕、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學生雷燦南的抗日事件等。北二中畢業的傑出校友遍布全國各界,例如黃得時(臺灣大學文學院 院長)、張彩湘(臺灣近代鋼琴音樂之父)、林挺生(大同公司董事長)、曹永和(中央研究院 院士)、楊照雄(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振忠(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1 馬拉松路跑
1941 馬拉松路跑

1945 年(民國 34 )年 8 月臺灣光復,臺籍教師林景元先生偕耆宿魏清德先生共同接掌校務;1946 年(民國 35 年)學校奉令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二中學」,後眾議定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 學」,乃寓抗戰勝利建國成功之意,並以資紀念鄭成功驅荷開臺。 1946 年(民國 35 年)秋教育部程督學時煃蒞校視察,亦藉此意,為學校譜製校歌歌詞,並由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今屏東教育 大學)首任校長張效良先生作曲。

1946 年(民國 35 年) 2 月,光復後第一任校長何敬燁先生承辦校政,督導北二中原四年制第21屆 畢業考試,將願留校肄業之應屆生收編入高二,原肄業三年制學生則編入高一,綜計高中部 3 班,初中部 11 班,至是學生日增。

1949 年(民國 38 年) 7 月何校長卸職,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派左潞生先生接任,時逢南方資料館與行政專校(今之國立臺北大學)假學校教室次第成立,左校長感於班級學生人數達於飽和,建築設施不敷使用,遂採非常之二部制教學。是年冬增設平房教室十間,校舍乃得以勉強敷用。

1950 年(民國 39 年) 5 月左校長出任行政專校校長,臺灣省教育廳以教育廳專門委員張振宇先 生攝之。7 月正式委派潘振球先生擔任校長,當時行政專校及南方資料館亦先後移徙,乃恢復全日上課。 1952 年(民國 41 年)秋奉令施行生活中心教育實驗,翌年開班試辦課程教育及訓導各層面之革新,冀矯正教育未能與生活結合之弊,該實驗至 1963 年(民國 52 年)年奉令專辦高中教育時方 告截止。

1954 年(民國 43 年)秋,奉令開辦夜間部,首設初中,高中夜間部延至 1964 年(民國 53 年)方予 增設,同年初中部停辦,夜間部於 1981 年(民國 70 年)停止招生,逐年結束。

1955 年(民國 44 年)年 1 月,奉令疏散學生,先於桃園茄苳溪成立分班,7 月由本校在桃園籌設 「臺北市五省中桃園聯合分部」,至 1959 年(民國 48 年)春因規模漸趨成熟,奉令獨立設校,易名為「臺灣省立武陵中學」,即今之「國立武陵高中」。

1956 年(民國 45 年)夏,潘校長轉任臺灣省訓練團教育長職,由教務主任薛光祖先生陞任校長 ,積極推動教育改革方案,注重民族精神教育及充實科學教育,1960 年(民國 49 年)由家長捐資新建之科學大樓落成(今名為求是樓,臨紹興南街北側),並於 3 樓增設圖書館一座,隨即籌設專科教室。

科學館求是樓北棟
科學館求是樓北棟

1964 年(民國 53 年),潘前校長振球任省教育廳長,委薛校長主任秘書之職,而由教務主任劉芳 遠先生接任校長,奉令專辦高中。1965 年(民國 54 年),臨林森南路南側 3 層大樓落成(力行樓)。 1967 年(民國 56 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改名為「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研擬 4 年計畫,購回校內?公圳地 3 百餘坪,籌建科學館及 4 層教學大樓一棟(今名為求是樓,臨紹興南街南側),於 1968 年 (民國 57 年)落成;1971 年(民國 60 年)體育館落成,同年,昆蟲科學博物館成立,典藏由生物科陳維壽老師歷經30年所收集之5萬件昆蟲標本及蝴蝶工藝品,因展示世界級之蝴蝶標本,而為國內外人士參訪勝地。

1987 體育館與力行樓
1987 體育館與力行樓

1973 年(民國 62 年)春,劉校長任教育團體立法委員,由李大祥先生接任校長。同年青島東路日治時代平房教室拆除,司令台移至濟南路校舍,新建 4 層樓之教室於 1974 年(民國 63 年)落成(今名為八德樓)。1981 年(民國 70 年)起,日治時代濟南路之 2 層樓前排校舍陸續拆除改建為 5 層教學暨行政 大樓(今名為四維樓),於 72 年全部竣工。

1986 年(民國 75 年) 2月,李校長調掌建國中學,由中正高中于維魯校長接任。任內積極推動校舍設備汰舊更新,及教學活動與行政業務之精緻化。1988 年(民國77年)起,擔任臺北市中等學校活體實驗材料供應學校。學生表現優異,屢創佳績,校園充滿一片欣欣向榮,學生之發展與日俱進。

1990 年(民國 79 年) 8 月,于校長退休,由士林高商李咸林校長接任,加強教師進修研究,提升教學效果,校園讀書風氣鼎盛,升學成績表現優異,教育部指定為數學及自然科重點發展學校。 1995 年(民國 84 年)校園網際網路建立,為本市首波建置Internet的三所高中之一,學生參與國際資訊競賽連續數年獲得獎牌,為國爭光。

1996 年(民國 85 )年 8 月,李校長退休,由中正高中江清水校長接任,繼續推動行政與教學結合 ,學校校務發展蒸蒸日上,教育部指定為圖書館重點發展學校,專款補助經費充實館藏、更新書架、電腦、圖書館自動化作業系統及校園網路設備。

1999 年(民國 88 年) 8 月,江校長退休,由松山高中鄭英敏校長調任,以人性化行政為核心,強調行政制度化、計畫前瞻化、過程民主化、方法科學化,提升教育品質,塑造優良學風。2004 年 (民國 93 年)奉教育局核定開辦自然資優班,共錄取 33 名學生。任內規劃力行樓與體育館改建案,2003 年(民國 92 年)舊校舍拆除,2005 年(民國 94 年) 12 月綜合大樓開工動土,於 2009 年(民國 98 年) 5月落成啟用。

2009 綜合大樓啟用
2009 綜合大樓啟用

2006 年(民國 95 年)年 8 月,鄭校長退休,由永春高中朱燦煌校長調任,提出「學生第一.受教優先、教師專業.卓越領航、行政效率.ㄧ流團隊、家長參與.多元永續」之治學理念,繼續帶領成功,邁向新里程。2008 至 2009 年陸續榮獲臺北市優質學校資源統整、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 3 項優質獎,以及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等。

2009 年(民國 98 年) 8 月,朱校長退休,由明倫高中王登方校長接任,同年 9 月聽障奧林匹克運動 會手球賽事於體育館進行。為拓展學生之國際視野,舉辦海外體驗學習活動及參加模擬聯合國活 動。2010 至 2011 年陸續榮獲臺北市優質學校專業發展、行政管理等 2 項優質獎。2011 年綜合球場暨 運動場PU跑道峻工,並將求是樓前之小操場更新為陽光廣場,鋪設環形抿石地坪。2012 年 5 月建校 90週年,出版校慶特刊《成功九十 濟濟國士》,共 14 餘字,收錄照片及圖片 400 幅。

2012 年(民國 101 年) 8 月,王校長退休,由大同高中李慶宗校長接任,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積極擘劃學校本位課程,4 年來以願景「全球視野 成功領航」為核心發展課程、以課程為中 心積極經營校務,並申辦各項競爭型計畫,總計爭取近 3 千 2 百萬元經費,其中 101 至 104 學年度合計 購置逾 60 項教學設備,總經費逾 1 千 5 百萬元。為落實知識管理與自主管理,定期編印特色課程學生 學習手冊《濟城護照》、教師特色課程手冊《濟城藍圖》;建置特色課程學習歷程平台進行課程管理並紀錄學生學習歷程。特色課程自 102 學年實施 3 學年以來,激勵教師發揮潛能與自我實現,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及改變被動學習心態:近八成教師參與課程設計與實施,總計開發 123 門課程;近 1 萬 8 千學生人次參加講座營隊等拓展性課程。自 2014 年起連續 3 年榮獲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第三期程特色領航學校經營計畫書優等,2016 年榮獲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課程發展向度優質獎。課程發展成果廣受矚目,吸引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諮詢會及全國各地十餘所高中蒞校參訪。

2016 年(民國 105 年) 8 月,李校長退休,由本校教務主任游經祥博士繼任校長,帶領全校一家為再創成功高峰而努力。

九十餘年悠悠歲月中,本校走過變革,成長茁壯,欣欣向榮,除學生素質優異,擁有高升學率外,尤其重視生活教育及社團活動,歷年學生參加全國各項音樂比賽,所向披靡,而各項學科能力競賽,年年迭有佳績。畢業校友皆為社會中堅,為臺灣社會進步發展貢獻心力。在邁向創校百 年的進程中,我們充滿信心,隨時迎接挑戰,諦造更輝煌成績。

youtube

News 最新訊息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