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願景
教育的目的在建構與實現每個孩子對未來的憧憬與期盼,本校設校以來即以「敬業樂群」為校訓,此四字描繪了南港高工師生們的願景圖像:
(1)敬:專心有恆、精勤不懈
(2)業:專業精神、專業道德
(3)樂:群體精神、社會關懷
(4)群:人我關係、團體歸屬
隨著校務的推展與時代的改變,本校賦予「敬業樂群」新的詮釋:
(1)敬:忠於學習之使命,從學習中發現自我
(2)業:專於學習之投入,從投入中建立價值
(3)樂:善於人我之關懷,從理解中開拓視野
(4)群:立於服務之實踐,從服務中實踐人生
因此,學校全體師生的目標願景乃為建構一個多元適性的學習環境,實踐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焦點的學習領導,惕勵學生「從學習中發現自我(Mission)」、「從投入中建立價值(Commitment)」、「從理解中開拓視野(Vision)」、「從服務中實踐人生(Realization)」,讓學生能「帶著燦爛的笑容、迎向閃亮的未來」。
圖1 南港高工願景圖
為達成學校願景,須落實以「學生為重」,關注學生的適性學習與發展多元智能,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注入科技及人文元素,結合專業與技術的專精,擴大學生職涯視野以及國際觀,秉持多元文化教育觀,營造一個關懷、創新及激勵的環境,以激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為學習而學習(learning-to-learn)的態度,成就每個學生成為「成功的贏家」。
因此,在課程規劃與教師教學上,須能依學生特質與需求規劃校本特色課程;教師須能具備教學反思與實踐能力,進行差異化教學、有效教學,以達活化教學目標。如此,南港高工始能提供學生一個多元學習及有效學習的友善環境。
2.環境掃描
南港高工之地理位置位居臺北盆地東北之外緣區域,與新北市汐止區為鄰,臺鐵貫穿松山、南港、汐止,並北達基隆;捷運則以南港展覽館為轉運中心,連接內湖線及板南線,可分別到達士林及板橋;兩條高速公路則在汐止交會,南北公路交通相當便利。若以學生就學選擇來看,汐止、松山或內湖區國中畢業生至南港高工之車程僅約15-20分鐘,也因此本校六成以上的高一新生來自上述行政區域之國中。
惟汐止、南港、松山與內湖因少女子化社會趨勢,國中生源銳減,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發展競爭激烈,南港高工非基北區高中職第一志願之學府,能讓社會肯定的是學生技能表現冠蓋北市之工業學校,惟國中家長及畢業生受到升學主義刻板印象之影響,多選擇市中心的明星學校或高中就讀。因此,本校唯有維持在專業及技術的優勢,方能在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中開拓的自我的藍海,並實踐技職學校在人才培育的使命。以下分別就現有學校環境作一掃描,並針對環境掃描之優勢及挑戰提出掃描結果,並就結果進行課程與教學面向SWOTS分析。
2-1環境掃描─優勢
以下依交通、師資、學生、家長及學制等5項,略述環境掃描之優勢:
(1)學校交通便利,與鄰近國中具互動基礎。
(2)合格教師率達100%,教師年輕積極認真,富上進心及高度熱忱,能投入教學研究與服務。
(3)學生已有選擇定向,可塑性高,發展成就潛力無限。
(4)學生家庭經濟小康或社經背景中下者多,親師合作尚佳。
(5)辦理綜合高中,提供學生多元學程選擇;專業群科技能表現優異,歷年技能競賽與國手選拔均有領先表現。
2-2環境掃描─挑戰
以下依交通、師資、學生、家長及學制等5項,略述環境掃描之挑戰:
(1)南港地區因交通便利,優秀國中畢業生選擇臺北市明星學校就讀之比例偏高。
(2)本校自102學年度起全面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目前雖有9成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但取得進階評鑑人員資格人數不足,也尚未能薦送培訓教學輔導教師。
(3)學生個別差異大,數理及英文能力仍待加強。
(4)部分學生家庭功能無法彰顯,對孩子教養與支持均較弱。
(5)102學年度綜合高中招生情況不佳,學校須進行課程與教學改善措施;專業群科招生較佳,惟須面對學生個別差異擴大之問題。
根據學校願景及環境背景的初步掃描,本計畫就課程及教學面向進行SWOTS分析,如表1所示。
●學校願景之課程與教學中心理念: 1.強化學習領導在課程與教學的實施影響 2.校本特色課程規劃 3.活化教學 4.差異化教學 5.有效教學 6.多元學習 7.有效學習
| 外部 | ||
機會(Opportunity) 1.勾勒學校的願景,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特色計畫。 2.整合領先計畫補助與其他資源提升課程資源。 3.藉由專業社群,使教師更深入理解學生學習理論,並擴展課程的面向。 | 威脅(Threat) 1.12年國教實施之學費政策,教育機會與家長選擇權將造成教育市場之活絡。 2.少子化使教育機會的合理與保健安全逐步喪失,學校教學品質是學校發展的關鍵。 3.社會價值與發展多元化,挑戰學校課程發展。 | ||
內部 | 優勢(Strength) 1.課程多元,設備齊全。 2.技術士檢定、技能競賽學生表現亮眼,具領先地位。 3.課程發展組織運作良好。 4.學生升學成效佳。 5.適性輔導措施執行良好。 6.學科教學成效良好。 7.技術教育具特色。 8.教師專業能力表現良好。 | SO -增長策略 1.透過補助方案引導,以本校之經驗為基礎,加速學校在特色課程的發展及學生能力提升的計畫執行。 2.讓學生可在良好基礎上發展其生涯,並輔以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培養的課程實施,增進學生能力發展。 3.建置適性輔導機制與整合系統,強化學生學習歷程之協助與輔導,使其優勢能力提升。 | ST -多元策略 1.因應本校需求,教師強化在教學法、輔導理論與應用等方面之專業成長。 2.專業課程教師結合產訓資源,豐富技職課程。 3.培養學生國際競合力。 4.提供多元的學生成就舞台。 5.培養學生技術運用於民生之務實致用能力。 6.培養文化視野與職涯視野,強化學生發展養分。
|
劣勢(Weakness) 1.學生學習興趣多元,所需課程資源龐大。 2.教師專業需求高,資源尚未充分滿足。 3.整體學生表現與自我信念尚須深化。 4.部分學生之學習態度與方法尚須強化。 | WO -扭轉策略 1.對學生的差異,重擬課程與教學策略,使不同程度之學生皆有能力增值。 2.增進學生優勢能力的發展。 3.增進菁英學生之培育。 4.形塑學生標竿學習氛圍。 | WT -防禦策略 1.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強化支持課程與教學之領先計畫。 2.監控學生在校三年之能力增值情形,再輔以學習輔導、生涯輔導,以及實施學習弱勢學生扶助計畫,以期帶起每一個學生,落實學校績效責任。 |
1.因應策略
以下分別就SO-增長策略、ST-多元策略、WO-扭轉策略、WT-防禦策略規劃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作一表列,如表2-表5所示:
表2 SO-增長策略與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之關係表
策略 | 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 |
1.透過補助方案之引導及補助,並以本校之經驗為基礎,加速學校在特色課程的發展以及學生能力提升的計畫執行。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2)跨領域統整技能 實務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1)提升技能素養(2)推動技藝服務 ●子計畫4縮短落差計畫:(1)營造學習共同體(2)強提供學習扶助課程 |
2.讓學生可在良好基礎上發展其生涯,並輔以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培養的課程實施,增進學生能力發展。 |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2)提升技能素養 ●子計畫4縮短落差計畫:(1)營造學習共同體 |
3.建置適性輔導機制與整合系統,強化學生學習歷程之協助與輔導,使其優勢能力提升。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2)推動學習領導 (3)結合教學檔案建置數位學習平台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子計畫4縮短落差計畫:(1)營造學習共同體(2)提供學習扶助課程 |
表3 ST-多元策略與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關係表
策略 | 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 |
1.因應本校需求,教師強化在教學法、輔導理論與應用等方面之專業成長。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4)落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
2.專業課程教師結合產訓資源,豐富技職課程。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3)推動技藝服務 |
3.培養學生國際競合力。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3)擴大國際視野 |
4.提供多元的學生成就舞台。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2)推動學習領導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3)學生有效學習評量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1)提升技能素養(2)推動技藝服務(3)擴大國際視野 |
5.培養學生技術運用於民生之務實致用能力。 |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2)推動技藝服務 |
6.培養文化視野與職涯視野,強化學生發展養分。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1)提升技能素養(2)推動技藝服務(3)擴大國際視野 ●子計畫4 縮短落差計畫:(1)營造學習共同體 |
表4 WO-扭轉策略與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關係表
策略 | 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 |
1.對學生的差異,重擬課程與教學策略,使不同程度之學生皆有能力增值。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2)推動學習領導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1)提升技能素養(2)推動技藝服務(3)擴大國際視野 |
2.增進學生優勢能力的發展。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2)推動學習領導(3)結合教學檔案建置數位學習平台 ●子計畫3多元試探計畫:(1)提升技能素養(2)推動技藝服務(3)擴大國際視野 |
3.增進菁英學生之培育。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2)推動學習領導(3)結合教學檔案建置數位學習平台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
4.形塑學生標竿學習氛圍。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2)推動學習領導 ●子計畫2潛能精進計畫:(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
表5 WT-防禦策略與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關係表
策略 | 達成策略之子計畫執行項目 |
1.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強化支持課程與教學之領先計畫。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4)落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
2.監控學生在校三年之能力增值情形,再輔以學習輔導、生涯輔導,以及實施學習共同體計畫,以期帶起每一個學生,落實學校績效責任。 | ●子計畫1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1)發展特色課程(2)推動學習領導(3)結合教學檔案建置數位學習平台 ●子計畫4縮短落差計畫:(1)營造學習共同體(2)提供學習扶助課程(3)學生有效學習評量 |
經分析各策略與子計畫執行項目之關係後,為了將本計畫所構思的藍圖作一清楚的描述,乃分教師專業成長構面、課程教學構面及學生學習構面,強化校內普通學科以及專業學科教師的協作,以利全面提昇課與教學的成效,將學校願景及子計畫作一整合呈現,如表6所示。
表6南港高工領先計畫架構、目標與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