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有師資結構及與校本課程發展之相關性
1-1現有師資結構
(1)本校合格教師比率100%,並專長授課。
(2)具碩士學位者,占68.14%;具博士學位者,占3.10%;另有多人正在各大學研究所進修碩、博士學位。
(3)全校教師之平均服務年資為13.1年。
1-2與校本課程發展之相關性
(1)本校教師具備穩定且豐富的研究動能:本校69.94%教師為碩士以上高學歷,且服務年資在11年以上,教學經驗豐富,教師進修意願高,積極主動投入專業進修及參與教學研究者眾,且有豐富研究計畫執行經驗及教材撰寫經驗,師資陣容極為堅強。
(2)教師年輕而富有熱忱:目前在40歲以下教師占大多數,教師年輕有熱忱。是推動校本課程與嘗試創新教學的動力來源。
(3)本校校長為12年國教課綱綜合高中組之主持人及國家教育研究院技職/綜高組委員,楊雅惠秘書為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生涯規劃學科中心研發小組成員,陳信正主任12年國教課綱技術型高中工作小組成員及及國家教育研究院技職/綜高組委員,對於配合12年國教課綱與校本課程之發展具有相當程度之助益。
2.近三年教師參與部、局各項課程設計、教材教法與學習評量獲獎記錄。
教師參與部、局各項課程設計、教學能力、教材製作競賽獲獎記錄詳如表12所示。
表12教師獲獎記錄一覽表
類別 | 教師姓名 | 參賽項目 | 獎項 |
創意教案比賽 | 楊雅惠 |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生涯規劃學科中心103年度創意教案比賽 | 特優 |
優良教師 | 林謙育 | 102、103學年度台北市教育局優良教師 | 優 |
創新教具 | 林謙育、鄭世永、黃俊程 | 2013高瞻夢起飛-全國高中職創作競賽教師組 | 銀牌 |
行動研究 | 林謙育 | 101年台北市行動研究,行動研究論文發表類 | 優選 |
教學卓越 | 林謙育、鄭世永、陳美丹、黃俊程、楊瑋倫 | 100年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 銀質獎 |
教學卓越 | 林謙育、鄭世永、陳美丹、黃俊程、楊瑋倫 | 100年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 優選獎 |
(四)內外部資源
1.校內設備條件
本校各專業群科之設備均依部定設備標準購置,為支援校本課程之發展,各專業群科之增購設備如表13所示。
表13 專業群科之增購設備
科別 | 設備資源 |
重機科 | 履帶輪型車輛、柴油與汽油引擎、焊接鉗工、輪型車輛底盤、電工設備、氣壓設備。 |
模具科 | 車床、鉗工、機械電學設備、銑床、磨床、數值控制設備、塑模及沖模設備。 |
鑄造科 | 砂模設備、木模設備、造型設備、脫蠟設備、金相實驗設備、鑄造設備。 |
電子科 | 程式設計軟硬體、數位邏輯實習設備,單晶片實習設備、微處理機、電子電路實習設備。 |
土木科 | GPS、GIS、電子全測站儀、電子經緯儀及電腦繪圖設備。 |
建築科 | 高階繪圖用電腦、3D建築繪圖軟體、PLOT。 |
汽車科 | 機器腳踏車、車輛引擎、底盤、數位化檢測設備、電子電工實習設備。 |
冷凍科 | 電子設備、工業及室內配線設備、商用冷凍系統故障檢測設備、空調實習設備。 |
電機科 | PCB雕刻機設備、電腦繪圖程式系統、機械人設備、可程式控制機電整合設備、用電設備檢驗。 |
機械科 | 車床、鉗工、機械電學設備、銑床、磨床、數值控制設備、電腦繪圖設備。 |
2.外部資源
(1)產業資源:①機械群與藝墨文化創意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動畫人偶機構設計開發」、與達康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產學合作計畫、與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協祥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理產學攜手課程計畫。②冷凍科與捷正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潤泰創新國際公司及潤泰全球公司簽訂產學合作。③每年辦理教師公民營企業研習,加強產學交流、汽車科、冷凍科接受日立、大金及機車公會等捐助設備。④103年學年度學生業界實習和職場體驗計畫辦理科別有:重機科與統昶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及永日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土木科及綜合高中土木學程與亞東預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築科參與全國畢業設計聯展。⑤103學年度辦理業界協同教學計畫,辦理科別有:重機科與永日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模具科與陽興造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鑄造科與聖喬機械有限公司及聚象企業社合作、電子科與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合作、土木科與日陞空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築科與新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汽車科與順益汽車合作、冷凍科與和泰興業有限公司合作。
(2)訓練機構資源:①與北區職訓中心進行機電整合技術及集體創作技術培育。②與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進行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石膏技術與乾牆系統(粉刷)及桃竹苗分署進行汽車技術、冷凍空調國手培訓。③與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共同提名機具控制職類選手。
(3)學界資源:①冷凍科與東南科大簽訂產學合作、②汽車科與北科大規劃商議合作「軌道車輛」產學合作案、③機械群與北科大及龍華科大辦理產學攜手課程計畫、④辦理教育部均質化計畫、⑤辦理臺北市教育局「古蹟維護技術紮根及發展之STEM跨領域課程」計畫、⑥辦理教育部高職優質化計畫、⑦辦理教育部中小學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
二、 課程執行潛力
(一)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
1.校長課程與教學專業進修時數與內容
(1)國家教育研究院聘請擔任101年12年一貫課程綱要建議書諮詢委員,定期出席研討會議。
(2) 101-102年擔任高中數學課程綱要微調小組,定期出席研討會議。
(3)擔任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生涯規劃學科中心102年度諮詢委員。
(4)101至103年度定期出席國家教育研究院12年國教課程總綱會議(技術型高中及綜合高中分組)、課程審議委員會議。
(5)具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進階評鑑人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及進階講師資格,定期出席相關研習課程與專家會議。
(6)參與教育部師資藝教司委託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辦公室成立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鑑規準錨定小組,定期出席相關研討。
(7)教育部102學年度「校長教學領導初階人才培育」工作坊達24小時,並獲得教育部「校長教學領導初階人才」培訓認證通過。
(8) 103年度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的轉化與支持系統之建構」計畫。
(9)100至102學年度中小學國際教育初階及進階研習,達60小時並取得教育部認可之國際教育專業人員資格。
(10)參與英國文化協會聯結教室教師專業發展講師培訓課程共達32小時,獲得初階國際學習、全球公民教育、跨文化及全球意識、持續性合作夥伴四個主題之研習證書。
2.校長課程與領導專業服務時數與內容
(1)擔任教育部綜合高中諮詢輔導專案(課程審查、訪視)委員。
(2)教育部中小學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審查委員。
(3)教育部高職優質化諮詢輔導委員。
(4)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102學年度建教合作考核小組委員
(5)擔任102-103年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人才培育中心(北北基中學組) 講師。
(6)擔任教育部原住民經費及推動原住民技職教育發展計畫之審查委員及訪視委員。
(7)100至103學年度擔任教育部「北區國際教育中心」協同主持人。
(8)國家教育研究院聘請擔任102-103年擔任12年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研修職校/綜高分組委員。
(9)國家教育研究院聘請擔任102年擔任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化工群、商管群、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及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設備基準化工群設備基準審議委員。
(10)教育部技職司委託主持105學年度綜合型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計畫。
3.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帶領情形
(1)成立課程與教學提昇社群:為學校發展永續的資源,組織系統、文化信念、人力資源及課程資源,從學校內部形成由下而上的教育提昇與進步的力量,將學校組織變成專業型組織。
(2)積極推動國際教育交流:為迎戰全球化潮流,國際化教育的多元樣貌因此隨之展開,成立「南港高工推動國際教育工作小組」,負責推動本校國際教育。本校推動國際教育的目標係在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建立夥伴合作機制、加強校園國際化、促進國際間之相互了解,最終達到充實學生國際競爭力、提升本校之教育品質。因此,本校在推動國際教育方面,設定以課程融入為主軸,希冀實施「深耕」的國際教育。
(3)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配合12年國教推動,利用102學年度第一學期期初校務會議宣導鼓勵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課程,101學年只有16位的教師參加,至103學年度已有90%同仁主動參加,參加教師人數明顯大幅成長。
(4)積極推動與大專院校及產業界進行產學合作:
A.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捷運公司籌備規劃軌道車輛維修人員產學合作專班。
B.102學年度與師大工教系教授一同推動機械科、汽車科及冷凍科進行高瞻計畫之能源議題創新課程,發展教學是立並建置教學包的教學推展模式,獲得102學年度之「優良高瞻計畫學校獎」。
C.102學年度冷凍科與東南科大簽訂產學合作計劃,以實習式建教合作模式辦理,期以提昇冷凍空調之產學競爭力。
D.102學年度承辦臺北市教育局「德國工業科技實習及文化見學團」,期帶動國際產業技術及發展議題,融入實務教學。
(5)學科教學研究會深耕:各共同學科及專業科每學期期初及期末均定期召開教學研究會,校長親自與會,針對各教學研究會所提課程及教學的發展方向均表示積極協助支持辦理,進而提升教學的成效。
4.校長觀課及走察情形
校長具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進階評鑑人員之證書並具有講師資格,投入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北北基人才培育區域中心之工作多年,去年起帶領本校持續加入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同仁加入相當踴躍,透過教師參與,逐步鼓勵教師把教室打開,有更多同仁主動彼此觀課學習。校長關注學生學習,把握機會進入教室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方式有二:
(1) 5分鐘左右之走察:以教學設計與學習促進之三角金字塔來評估與回饋,以「明顯、還算明顯、不明顯及未觀察到」四種等評估記錄。如圖2所示。
(2) 1節課之教學觀察:採用教育部之教學觀察表件與指標,以特定目的或詢問教師意願為對象,並在觀察前進行會談,以了解課程脈絡,觀察後則整理觀察之軼事紀錄,轉錄至教育部之教學觀察表,並與教師進行觀察後會談,引導教師重視教與學之脈絡,進行教學修正。
(二) 教師專業發展
1.教師研習情形
近2年來本校教師師均參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校長不僅領導全校教師參與專業發展研習,更帶動行政團隊組長行政專業社群,同時活化教學及帶動行政動力,並在「教師為尊」及「行政為力」精神下,逐漸帶領南港高工的教學精進與校務發展,有關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研習如附表二-1所示。
2.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情形
本校教專評鑑101學年度本校共有16位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102學年度共103位教師參與第二年期「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103學年度參與第三年期「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有125位教師,目前全校取得及正在認證初階認證者共計122人,取得及正在認證進階認證者共計10人,本校已積極預先告知全體教師參與初階研習課程,另規劃本年度辦理初階實體研習,以提供各社群研習。本校規劃推薦作法:依據教育部規定,本校目前可以參與進階課程人數為32人,但因暑假開課時初階認輸尚未頒布無法報名,故須等待103學年度報名,各科推薦以每群每科皆有為考量,故本校推動小組已於上學期議決各科推薦參與人數及順。有關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情形如附表二-2所示。
3.學校所規劃並執行與領先計畫課程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
本校每學年推動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本校每年持續辦理新進教師研習、新進導師研習、教師專業發展評鑑、PLC工作坊研習、學生輔導相關研習、課程與教學效能提升社群研習、國際教育社群研習、職科教師業界新技術研習以及赴公民營機構研習等,並運用教學研究會、校務會議、導師會議等時機,安排專題演講。未來於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執行時,將整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習共體、校長觀課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等作為,建立全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以利提昇教師的動能。
(三) 專業社群動能
1.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
本校自102學年度起已經積極成立多元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1)採群科/領域形式:群科/領域等專業學習社群,辦理以共同備課方式,精進教學內涵、改進命題、課程發展、教材研究等探討。
(2)採專業發展主題形式:打破年級、科別,教師依共同關注的議題,組成不同主題的專業學習社群,如表14所示:
表14 各專業發展主題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 | 社群名稱 | 子計畫 |
課程發展 | 新興議題融入課程 跨領域統整實務技能 國際教育 | 子計畫2 子計畫2、3 子計畫3 |
有效教學 | 有效的教學策略 產學攜手的教學模式 | 子計畫4 子計畫3 |
有效學習 | 學生學習評量機制改善 學生學習輔導策略 | 子計畫2、4 子計畫4 |
已參與教師為178位,教師參與專業社群比例達80%,有關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如附表2-3及附表2-4所示。
2.專業學習社群因應12年國教的規劃及運作重點
為配合12年國教的實施,本計畫除了依12年國教課程綱要之內容事先規劃與運作校本課程,亦配合招生方式的改變,進行課程、教學及輔導的改進計畫,以應孩子的學習需求,以下分別就規劃與運作重點作一概述:
2-1專業學習社群因應12年國教的規劃
在12年國教實施方面,由於學生多為免試入學,需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因材施教,於本計畫中規劃拔尖、多元及扶弱之課程,以應學生需求;此外,亦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配合職場實習之規劃,達到適性揚才的目的。
在12年國教課程綱要方面,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規劃12年國教課程綱要實施方式、校本課程時數與教學內容、拔尖及扶弱計畫之實施;主題導向專業社群規劃專題製作及技能精進之方式、內容及配合事項;行政專業社群規劃12年國教實施之跨領域課程選修、學生多元能力試探與培養,並配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主題導向專業社群之規劃,統籌調整學校本位課程之內容。
2-2專業學習社群因應12年國教的運作重點
值此12年國教實施之際,學校需具建立特色與強化適應時代變遷之能力,並要落實到教學的層面,須增進教師彰權益能與促進組織學習,始能讓教師在學校發展的關鍵性角色發揮效能。因此,本校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加強學科召集人以及學科領頭羊在學科專業成長方面之促進角色,藉由專業對話增進教師發現問題、理解問題、產生專業決策的能力,以滿足教師的專業工作情境所產生的發展需求。
又因12年國教實施之後,學生性向、興趣及學習能力之異質性應該是本校必須積極面對的,因此,教師專業發展將規劃聚焦於學校關注的學生成就目標,探究之主題大致可以分為學生學習輔導、教學策略改善、課程發展、新興議題融入、學生學習評量機制改善,研議各學科如何運用學習歷程檔案及學習成效監控系統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職科教師須持續強化與業界、科技大學之專業攜手等方面之專業成長。
專業學習社群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合作機會來討論和改善有效的教學實踐,並以增進教與學之脈絡連結與脈絡化為歸依,設計相關之年度研討與成長主軸,並將結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結果,歸納研討問題,成立需求性之社群,以形塑教與學之最佳實務。
因應12年國教實施,針對會考成績待加強的學生,進行課後的銜接教學,使國中教育與高中職教育相互銜接,讓學生之學習經驗與身心發展階段得以連結。本計畫中在運作拔尖、多元及扶弱之課程時,即以教師專業社群探討學生之學習情形,已發展適性教學及輔導策略。
在預備未來12年國教課程綱要規劃方面,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利用共同時間進行該領域12年國教課程綱要校本課程時數與教學內容、各子計畫針對學生學習之討論,並試行安排接軌12年國教之各領域之特色課程及跨領域課程選修之試作。
3.行政團隊協助社群運作推動之具體作為
近年來本校行政團隊為協助社群運作的推動,行政團隊之具體作為如以下5點:
1.學校設有教師研究室供社群研討使用。
2.學校網頁有教專專屬空間、並給予圖書購置或資料蒐集之經費。
3.校長支持社群運作,出席與參與社群研討。
4.社群設有召集人之外,有執行秘書協助,以活絡社群之研討,達提升教師專業之成效。
5.辦理年度成果發表及出版,以擴展社群之效應。
本校社群運作之支持系統如圖3所示。
圖3南港高工社群運作之支持系統
4.說明全面落實專業學習社群的策略
以下分別依4個子計畫詳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落實策略:
4-1在專業與跨領域課程研發、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方面
每月至少聚會一次,以專業領域教師為主,重點放在「深化教師專業、邁向教學卓越」,推動課程發展、有效教學及有效學習,並支持各子計畫之運作,如第17頁表14所示,各社群主要在發展、執行及探討子計畫的成效,展現校本課程成效與執行立即改善之回饋機制。
4-2在潛能精進計畫方面
每月至少聚會一次,以專業領域教師為主,重點放在「增進學習價值、優化學習成效」,推動4項潛能精進教學事宜:(1)新興議題融入課程(2)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 (3)學生有效學習評量。其落實之策略是依各領域規劃,由該領域表現優異學生主動提出學科、技能或藝文領域之精進及增廣學習申請,再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供學習策略,以協助學生提升學科、技能能力。
4-3在試探多元計畫方面
每月至少聚會一次,以行政、專業及跨領域教師專業社群為主,重點放在「落實適性揚才、增進學習成效」,推動3項多元教學事宜:(1)提升技能素養(2)推動技藝服務(3)擴大國際視野:由行政、專業及跨領域教師專業社群提供所規劃的特色課程中,讓學生有多元及跨領域學習的機會,並由行政專業社群與導師社群合作鼓勵及安排學生參加多元課程,包括跨領域技能專精(電機科學生跨領域學習機器腳踏車修護)、科學探究課程(科展、發明展團隊培育課程)、英語及國際交流學習課程(海外見習活動)等,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觸角,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及開發學生潛能。
4-4在縮短落差計畫方面
每月至少聚會一次,以導師專業社群及各領域教師專業社群為主,重點放在「縮短學習落差、建立學習自信」,推動以下3項教學事宜:(1)營造學習共同體(2)提供學習扶助課程(3)學生有效學習評量。讓學習預警系統發揮功效(第一次段考後運作,找出各科目成績後15%學生)、採學習認輔老師(8-10週自訂補救教學時間) 、分類群開班(國文、英文、數學暨各科專業科目)、導師輔導(週五放學)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