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名稱與內涵
(一)在營造學習共同體方面
1.國、英、數分組教學課程:辦理國、英、數分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共同體建立,提升學生於團體中互相學習之能力。
2.各群科專業科目分組教學課程:提升專業科目分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共同體建立,提升學生於團體中互相學習之能力。
(二)在提供學習扶助課程方面
1.實習課程:利用各群科實習課程分組教學方式,給予技能表現低落學生或組別補救教學課程。
2.開設基礎實習加強班:利用課後開設基礎實習加強班,提升學生基礎實習能力。
3.辦理「學習動力講座」、「學習激勵活動」,以啟發學生學習動機。
二、教學設計與教材發展
(一)在營造學習共同體方面
1.教學設計:協助個人的學習,採系統化方式針對學生能力之不同,進行分組教學,同時規劃知識之範圍,採適當的教學方法,利用上課及8-10週補救教學時間啟發學生之自主學習及團體學習能力,並加以評量學習成效。
2.教材發展:教師自編教材及教案。
(二)在提供學習扶助課程方面
1.教學設計:規劃技能學習策略,讓學生能於上課分組及課後學習,以建立學生基礎能力,並依標準評量學生學習成效。利用辦理的活動,由活動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2.教材發展:教師自編教材及教案。
三、教學方法
採用協同教學法:於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發揮各人所長,共同合作指導學生。並依課程規劃表進行教學,有關教學計畫表及教師團隊範例如表4-2所示。
表4-2教學計畫表及教師團隊表(範例)
月 | 日 | 星期 | 放學後 17:00~18:00 | 放學後18:00~18:30 | 值班老師 |
教學項目 | 自我練習項目 |
| |||
10 | 1 | 六 | 銅管銲接練習 | 動力配線練習 | 黃俊程/林謙育 |
2 | 日 | 休假 | 休假 | 休假 | |
3 | 一 | 窗型冷氣特性實驗 | 動力配線練習 | 鄭世永/林謙育 | |
4 | 二 | 分離式冷氣特性實驗 | 銅管銲接練習 | 黃俊程/林謙育 |
四、學習評量
(一)多元評量工具
依據學生於上課之觀察、口試、筆試、實作與檔案等評量,教師並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的作業、演示、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相互配合使用。
(二)評量工具與課程目標的關係
本計畫在執行教學評量時均重視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並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先備知能,以建立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
(三)評量工具與教學設計
本計畫於實施教學評量後,其結果將妥為運用,除作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教學改進及輔導學生學習外,並作為學校改進課程之參考依據。特別於本計畫之學習的學生,便運用團體及補救教學,使其基礎能力能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