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內容
(一)輔導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針對學科專業發展評鑑意願,逐年輔導成立一般科目、專業科目、跨群科 (主題導向組成之專業社群若干個)、班級教師及導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二)行政團隊提供資源協助:教務處依各學科需求排定「共同研討時段」,提供成員適切的研討機會。並整合校內外資源,邀請技專校院師資、學者或企業界專業人員,蒞校進行技術交流。
(三)全面落實專業學習社群的策略延續建立教師評鑑支持教師專業發展之模式後,聚焦在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方式支持教學之推動,強化脈絡化結合教師之「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以學習共同體實踐脈絡化反思之PDCARR知識管理圖像如圖1-1所示。
1.支持系統
(1)專業日社群運作
專業日社群運作的支持系統為學科召集人與專業群科科主任,每一個學習領域都有負責的召集人,規劃辦理一年三天之該領域科目的定期教師專業成長研習進修,稱為「專業日」。
(2)教學輔導教師制度
教學輔導教師是經教育部培訓通過之本校教師,每年8月30日以前安排教學輔導教師協助教學未滿三年的教師、新進一年教師以及未通過評鑑之教師,協助其在環境適應、教學工作上的所有問題。輔導必須依據二者共同制訂的「成長計畫」(10月30日以前)實施,方式包括晤談、共同設計教學活動、教學觀察、協助班級經營等。
(3)教練教師制度
教練教師主要是要協助新進之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研擬教學策略,精進教師教學技巧,使學生的學習表現更有成效。教練教師在學期結束時必須協助受輔導教師分析學生學習成果,探討教學改善策略,採取「診斷-處方」具體的協助。
2.教師專業成長方式
(1)專業學習社群,有依學科專長組成之教學研究會,每學期至少三次;依主題導向組成之專業社群每學期至少三次,以及以學科領域/學程方式擬訂之專業成長計畫每學期至少二次。全學年校內進修研習以主軸方式規劃進行,形成以學校甚至是學科本位之專業成長機制。
(2)教學研究會社群是每週都有一天的某一個時段,安排同一領域教師一起討論學生學習及分享教學上的新創意。
(3)主題導向組成之專業社群,依據8月30日召開之全校教師成長會議,自評鑑實施成果討論出年度教師成長主軸,成立多個社群,由教師自選主題參加,學校遴聘邀請教師擔任各社群之召集人,由教師自主登記所參加之社群,並自成員中推選1至3位協助推動教師,共同規劃設計研討主題之大要與活動期程。社群成員原則每學期進行3次社群討論對話會議,依據專業自主與專業成長之精神探討教學實施問題,評估學生學習與教學目標之差距,同儕討論改善與修正策略,必要時亦可邀請專家學者或跨社群參與研討。
(4)另依據本校在推動領先計畫時,各項子計畫之需要設定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研討,邀請相關教師參加,商討解決策略。
(5)以學科領域/職科方式擬訂之專業成長計畫,主要是辦理校外人士如學者或業界進入校園辦理講座,但因專業群科有特殊性,故須辦理業界實地見習或研討。
(6)辦理年度教師專業成長成果發表,分享各個社群之研討成果,使得每個教師雖然只參加一個社群,卻能分享所有研討成果。表揚成果豐碩之社群,建立楷模。
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方式:
(一)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主題導向專業社群』。
(二)依各學科需求排定「共同研討時段」。
(三)教師同儕省思對話、主題經驗分享及教學媒材研發。
(四)新任教師「成長計畫」。
(五)標竿楷模學習、專題講座及業界參訪。
(六)持續辦理本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