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名稱與內涵
(一)在新興議題融入課程方面
1.國、英、數精進課程:提升國、英、數表現優異學生精進能力。
2.各群科專業科目精進課程:提升專業科目表現優異學生精進能力。
3.辦理校內語文及數理競賽:挑選及培育表現優異學生參加校外競賽。
(二)在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方面
1.精進實習課程:利用各群科實習課程分組教學方式,給予技能表現優異學生或組別精進課程。
2.開設「專家輔導」技術課程:運用社區人力資源,邀請業界的資深人員,個別指導學生。
3.開設技術士乙級檢定輔導班:提供各科技術表現優異同學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
4.選手培育課程:利用校內技能競賽挑出選手,並提供選手培育課程。
5.於寒暑假期間,邀請相關學界或業界專家針對技能檢定未來動向與相關議題作演說,並邀請過去競賽表現優異之校友返校座談
6.專題製作課程:配合分組實施技術創思實作,以養成具有未來發展性之4C能力及實踐對全球責任感之永續觀念、專業反思等能力學生。
7.辦理「創意名人講堂」、「能源永續講堂」、群科「科技講堂」:加強學生基礎專業課程知能與科技之連結,啟發學生善用知識改善生活之創思。
8.辦理「創思講堂」:以「創思融入」,培育學生具有技術創思整合、技術創思團隊合作。
二、教學設計與教材發展
(一)在新興議題融入課程方面
1.教學設計:協助個人的學習,採系統化方式針對學生之優異表現程度規劃專精知識之範圍,採適當的教學方法,利用上課及8-10週增廣教學時間啟發學生專精探究之學習能力,並加以評量學習成效。
2.教材發展:教師自編教材及教案。
(二)在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方面
1.教學設計:規劃技能精進策略,訓練技能表現優異的學生,讓學生能於上課分組、課後學習及寒暑假時間增廣技能操作及專業能力,並依競賽之標準評量學生學習成效。。
2.教材發展:教師自編教材及教案。
三、教學方法
(一)在新興議題融入課程方面
採用協同教學法:於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發揮各人所長,共同合作指導學生。
(二)在跨領域統整技能實務方面
1.探究教學法:藉由強調學生參與過程,經思考以獲得知能,學生須動手設計具體將構思具象化,因此是一種發現式探究、實驗式探討,以學生本身觀察和經驗為基礎建構出概念,非僅由教師介紹而得。。
2.技能實作取向之教學法:目的在養成對於技能、經驗的學習達到正確或純熟的反應與結果,強固聯念將一些重要的教材及經驗,經過認知作用,成為知識,形成心理的聯念,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基礎,並反覆練習以能夠保持並加以應用。
3.採用合作取向的教學方法:有系統、有結構的依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一個「異質小組」中,教師經由各種途徑鼓勵小組成員間彼此協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並同時達成團體目標。
四、學習評量
(一)多元評量工具
依據學生於上課之觀察、口試、筆試、實作與檔案等評量,教師並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的作業、演示、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相互配合使用。同時有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機制,以了解學生之學習情形。
(二)評量工具與課程目標的關係
本計畫在執行教學評量時均重視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並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先備知能,以建立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並於提供專精課程時,更側重學生潛力的激發,以達教學目標。
(三)評量工具與教學設計
本計畫於實施教學評量後,其結果將妥為運用,除作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教學改進及輔導學生學習外,並作為學校改進課程之參考依據。特別於本計畫之資賦優異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便運用增廣教學,使其潛能獲得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