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自我校務評鑑報告 / 六、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 / 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的特色、問題及改進方式

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的特色、問題及改進方式

本校學生輔導工作的特色

(一)   本校在發展性輔導工作上,在校長領軍下透過導師、任課教師與輔導教師的協同努力,於生涯、生命及性平等相關輔導活動皆能有效推動,在生涯活動上邀請校友返校、科大入班宣導及博覽會,職涯講座,職業體驗活動皆能增進同學生涯抉擇能力;另於每年5月及10月辦理性別平等教育宣導月及生命教育宣導月,透過輔導義工由下而上設計活動,提供同學不同體驗與反思機會,和導師、教官及任課老師共同建立學生的保護網絡。

(二)   本校在介入性輔導工作上

(一)   輔導教師皆具備專業知能與幫助學生成長的熱情,與導師,輔導教官共同協助個案適應,視學生需要個別諮商或召開個案會議,並能適學生需求轉介醫療或社政單位。輔導老師並透過定期團體督導機制提升個案處遇、系統合作能力及維持諮商輔導專業工作的正向能量。

(二)   每個月皆有醫師到校提供專業心理衛生諮詢。

(三)   本校在處遇性輔導工作上,能與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自殺防治中心及家暴中心等系統合作,透過外部資源提供學生協助。並視個案及家長需求提供合適便利使用的醫療、心理諮商及社會福利資源

(四)   本校在特殊教育服務上提供適性多元之課程及大量情境教學,以期學生在畢業後能發揮優勢及所長,其特色包含:

1.  產學合作:綜合職能班課程規劃以食物製備、餐飲服務、汽車美容、門市服務為核心職業知能,並藉由「產學合作計畫」增進身心障礙學生實作機會,在教師教學引導下,學生提供午餐製作、午茶供餐、汽車美容、商品配送等多元服務予以產學會員,除了提升學生「從做中學,學以致用」能力,亦能增進普通班師生對身心障礙學生之認識與接納,營造友善融合的教學環境。

2.  職場實習:與產學合作課程搭配之職場實習課程,將透過讓學生到校外真實職場實習,利用真實情境教學,讓學生循序漸進適應職場生活,進而培養未來獨立生活之知能。

3.  特殊教育方案課程:視資源班學生之個別能力與特殊需求開設藝教育課程,讓在原班學習困難學生透過技藝課程,學習涵養其他職業知能或加強其優勢能力,亦增進學生之學習動力與自信心。

4.  普特合作:資源班外加課程請普通科教師開課,綜職科課程亦與校內專業教師合作,例如計概科教師、音樂教師、物理教師、汽車科教師等;小田園場地亦請建築科學生幫忙整地砌磚、建矮牆等。

5.  輔特合作:特教組除了與輔導室共同舉辦系列宣導活動外,更落實學校三級預防輔導模式,以個別及小團體學生為單位,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實施介入性輔導措施;個別輔導學生方面,包括安排資源班學生認輔工作、安排精神科醫師駐校晤談、共同陪同資源班學生就醫看診、共同參與個案校外相關會議等;小團體輔導學生方面,資源班開設之生活管理課程與輔導室合作,共同關心與引導學生生活及學習所需知能。

6.   融合教育:學校除了完善無障礙環境之外,特教組更致力於積極讓特教學生參與校內大小活動,與校內普通師生一同成長學習。

7.   發展適應體育:為了推動身心障礙學生的運動與休閒活動,本校結合政府、學術單位及體育產業等資源,共力發展教育部體育署的適應體育推動計畫。

(1)     本校於104105學年度參加教育部體育署心智障礙者適應體育推動計畫」。

(2)     106學年度配合教育部體育署拍攝「2017礙上體育課」宣導影片。

(3)   鼓勵學生利用假日參加教育部體育署打造運動i臺灣計畫「身心障礙者核心肌群訓練與「身心障礙者自行車騎乘活動

(4)       每年皆全科參與「亞特盃心智障礙者運動會」。

 

一、  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遭遇的問題:

(一)由於家庭結構、少子化、網路科技等社會因素及職校招生的多元化,學生的輔導議題和家長的期待訴求,都有很多的改變和挑戰。學生輔導工作面臨更高的難度和更多的需求。

(二)人力、經費與教學場域明顯不足:因入學管道多元化,身心障礙學生人數逐年成長,致使在第一線的特教教師倍感壓力;以民國94學年為例,當時本校資源班總人數二十餘人,設有資源班一班,由兩位資源班專任教師負責,至今民國106學年,目前本校資源班總人數達一百餘人,資源班人數倍數增加,但本校僅有兩班資源班的人力與經費。綜職科人數變少、經費減少,但學生能力變弱,所需資源不足。

(三)安置問題:

A.  人數的限制:普通班級較難落實因應身心障礙學生入學人數而減少普通班學生人數,增加普通班導師班級管理困難。

B.  障別的限制:易起衝突之障礙類別經多元管道進入同一班,學生間衝突狀況頻繁,導致普通班導師輔導倍感壓力。

C.  適應不良之學生轉安置管道狹少,無法落實專安置服務精神。

(四)安全性問題:因本校屬工科學校,部分科別有重型機具操作,因此有情緒行為或手眼協調不佳之學生,在專業科目與工場操作課程中易因情緒或肢體作動之限制造成危險。

(五)綜職科學生能力落差大,學習操作能力及整體功能逐年下降,未來進入支持性就業職場較困難,對於身心障礙學生實習職場較無相關法令統一規劃,對於親、師、生與職場四方皆有實施困難的地方。

(六)教育現場文書作業繁多、行政事務繁瑣,且無幹事編制,教師難以兼顧輔導、備課、及文書作業。

 

二、  改進方式:

(一)   個案處遇模式除了校內輔導網絡之外,整合醫療資源、社工師、心理師等各專業的角色,並強化家長在個案處 遇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二)   改變及調整輔導老師的責任班級分配模式,由『年級』專任,改為以『科別』專任;以提昇個案輔導在校內輔導網絡的緊密度和效能,另外也可結合各職業類科在學生學習及技能培訓規劃,合作進行學生的生涯輔導工作,讓學生有更佳的生涯選擇與準備。

(三)   經費:105學年度本校教務處協助特教組輕隔間修理費用;本校江前校長曾經於相關會議中反映特教經費問題。目前組內謹慎規劃每堂課之實習材料費,卻僅符合教學輔導基本成效。106學年度本校特教組承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身心障礙學生課程前導學校計畫,部分經費得以運用彌補不足之處。

(四)   安置:

A.  依「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減少班級人數處理原則」提出申請,目前身心障礙學生酌減人數僅用於酌減轉學生名額。

B.  與註冊組合作,在分班時將易起衝突之障礙類別學生盡量安置於不同班級。

C.  於臺北市特教組長會議中討論安置生人數及適性安置問題,但尚無具體改善方案,目前校內針對有需求學生採用彈性調整課程,以協助其學習與生活適應所遭遇之問題。

D. 學期初進行特教宣導及課程彈性調整。定期舉辦特教知能研習與講座,安排特教教師諮詢時間,以增進特教教師及普通教師之特教知能並能增進普特合作,並與輔導室教師合作認輔學生。另,親師之間積極溝通,讓家長與老師能緊密合作,針對學生的狀況提出最佳輔導方式。

E.   與雇主簽訂合約但因無法律保障,雇主合作意願不高,導致難以開發新職場,目前先以舊有合作職場、學生家長開設之職場或畢業生曾任職之職場為合作對象。

F.   積極參加外校研習反映校內狀況,並積極爭取編列幹事,尚無具體改善方案,目前本組安排一教師擔任行政助理教師,酌減授課鐘點,以分擔行政事務,其餘由本組教師分攤財產管理、設備維護等特教相關庶務。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